【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能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技能文明,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一定的科学文化水平,良好的人文素养、科学素养、数字素养、职业道德、创新意识,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和救死扶伤精神,较强的就业创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掌握本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具备职业综合素质和行动能力,面向卫生和社会工作行业的康复技师职业,能够从事物理治疗、作业治疗、言语治疗工作,解决具有一定难度的常见康复问题的高技能人才。
【优势特色】
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师资队伍、教学资源由校企共建的教学科研团队来主导,由系部专业教师与三明市第一医院和三明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中高级职称医师、康复师共建的科研团队。团队充分了解市场对人员的需求,将实践带入教学,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一体化。课堂”+“协会”+“三创”+“实训基地”教学方式,促使专业理论与实践同向发展。在巩固和加强传统课堂教学内容的同时,为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在老师的指导下成立了中医协会、“居家健身理馆”创业队,并以此为平合开展技能学习活动,从而极大的激发了学生学习专业技能的热情。为了加强实践教学,解决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实训问题,在校内投资300多万建设了3个实训室,并以此开展各种类型的仿真模拟实训。在校外搭建了校外实训基地网。
【主要课程】
解剖学、生理学、康复评定技术、运动治疗技术、中医康复技术、物理因子治疗技术、作业治疗技术、言语治疗技术、临床康复学、康复心理学、康复工程、言语治疗技术、骨科康复学等。主要实训环节包括核心课仿真实训、康复综合模拟实训、见习、毕业实习等。
主要职业技能证书:康复治疗士、康复治疗师、推拿师、产后恢复师、失智老年人照护员证。
【就业方向】
初始岗位:各级基层医院、社区医院康复医学科、康复理疗科、针灸推拿科、康复医院(中心)、工伤康复中心、社区医疗机构康复部(社区康复站)和疗养院等。
相近岗位:民政康复中心、残联康复中心、假肢矫形康复中心、社会福利院、儿童福利院、养老服务机构和残疾人用品服务站;特殊教育学校(康复服务与教育)、体育运动队、民办儿童脑瘫康复中心和自闭症康复中心等。
发展岗位:医疗、养生、健康服务等行业的自主创业。随着职业能力的发展,可向基层预防保健,健康管理等方面发展。